关于中美关税问题十大股票配资网址,网络上充斥着各种精心设计的数字游戏与陷阱,一些居心不良的人拼命带节奏——有人刻意忽略中国对芬太尼事件的对等反制,片面强调\"美国加税30%,而中国只加10%的关税\"。
还有人把时间线拉长到首次任期以来的经历,编造出\"美国累计征收50%关税,而中国仅反制10%关税\"的荒谬对比——这些偷梁换柱的手法,无非是想塑造\"中国被动挨打、博弈失败\"的假象,居心不良啊!
事实究竟如何?
在特朗普2017年上任前,中美关税处于正常水平:美国对中国商品平均征收3.1%的关税,中国对美国商品征收的关税平均数值为8%。这个差距源于当时的普遍性现状,也就是发展中国家的关税普遍高于发达经济体。
但特朗普第一次入主白宫后“认为是美国吃亏了”,主动挑起了贸易战,中美相互对来自对方的商品增收关税。按照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收集的数据:到拜登政府时期,也就是2021年初。
美国对中国商品征收的贸易加权平均税率为19.3%,而中国对美国产品征收的税率约为20.7%——上述信息源自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网站在2021年5月18日发表的题为《穆迪公司称,美国企业承担大部分特朗普对华关税负担》的文章。
之后三年,拜登政府虽延续了特朗普的关税政策,但做了技术性调整:恢复了549项商品的关税豁免,后又延长352项豁免至2024年5月——这些\"小修小补\"使美国实际征收的加权平均税率略有下降。
特朗普第二次入主白宫,利用“芬太尼”事件累计加了20%关税。对等关税又加了34%,但其中的24%继续暂缓,也就是实收10%——与芬太尼所加的税合计为30%,这是特朗普第二任期以来所加的。
这样粗略的算起来,大概是49.3%——这是未考虑拜登政府时的“小修小补”,按照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的测算:美国对华商品实际征收的商品关税“加权计算平均为45.6%”。
加权计算获取平均数意思是不同商品关税是不同的,按权重分配平均为45.6%——南生的妻子就是做外贸的,询问得知:她们公司对美国出口商品关税最低的是37.5%、最高是55%,还有部分商品关税是45%。
那我国对美国商品究竟征收多少关税呢?
在特朗普开启第二次贸易战之前,对来自美国的商品平均征收20.7%的关税——4月初的对等关税反制时,我国也加收34%。但其中的24%继续豁免,实收10%,合计起来就是30.7%。
不能忘记特朗普利用芬太尼挑起的博弈时“我国都给予了反制”,与刚刚计算的30.7%合计并考虑权重分配后,南生认为:我国对来自美国制造的商品征收的关税加权计算平均在45%至50%区间内。
单纯比较中美相互征收关税的百分比数字容易陷入简化论误区,真正的关键在于:第一,关税成本最终由谁承担——显然是进口企业,最终是中美两国消费者,也就是我国所说的“贸易战没有赢家”。
第二,高额关税激起的贸易战以及由此引发的科技、产业、金融等领域的博弈,对中国两国产业结构的长远影响究竟如何——短期给彼此都会带来伤害,但却强化了中国构建非美自由贸易的动力。
第三,关税战背后的战略意图更值得警惕——是霸权的巩固手段,但却伤害了全世界,包括美国自身的盟友,最终都会演变成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困局。这场博弈揭示了一个深层真相:
单边保护主义阻挡不了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,阻挡不了贸易全球化的步伐,任何强权都不可能从外部击溃中国。中国正通过构建自主可控的产业链,将外部压力转化为内生动力,在全球价值链中不断向上攀升。
事情并未结束,未来依然不可控
虽然中美两国领导层不约而同的选择“继续暂停增加关税,已经就24%关税继续暂停达成共识”,但不守信用的特朗普还是有可能再次引发新一轮关税战,当前计算的关税比例仍会上扬,导致全球供应链进一步重组。
中美关税博弈是复杂的战略较量,任何简单化的数字对比都是危险的误导。真正需要关注的是:关税战没有赢家,两国进口企业和消费者都将付出沉重代价。压力之下,中国企业将更积极开拓多元化市场。
总之,关税作为战略工具的性质都已发生根本改变——它不再是单纯的贸易政策手段,而成为大国竞争的地缘政治武器。这种转变意味着,未来中美关税博弈将更加复杂多变,企业需要做好长期应对高关税环境的准备。
宏赢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